本報訊(張世昌) 6月26日在“商洛市第一屆武術交流觀摩賽”期間,應邀出席的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技術開發部副主任劉普雷在談話中,關于中華武術的本質和特性,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武術的本質是技擊,內涵在文化層面,其他如觀賞功能和養生功能都是在不同程度上派生出來的。
武術的體系是嚴謹的,只有具備技術體系嚴謹的武術才可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流派風格,被社會和公眾所認同。
武術是科學的,技術是一脈相承的,因此,不要把武學搞成玄學,吹得天花亂墜。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在同一點上力量對等,方向相反,方可以用頻率相同的方法借力打力。天下武術的原理是相通的,萬法歸一,理為一貫,這就是總綱。
拳從口出,打人要脆,要有滲透力,這才是武術的特征,否則不叫武術。攻守如一,是中國武術的精髓。我們應該研究并吸收傳統武術本質的東西,如傳統武術講究的整體性、瞬間平衡、彼不動己不動等等。老拳譜體現了運動生理學原理,如通體彈簧、起鉆落翻、近身補手、武術的連續性等。
意拳在馬來西亞發展得比較好。武術有一個特點叫以快打慢,意拳證明了以快打慢不是絕對的,是相對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對武術而言,運用在實踐中,應該是“只看當不當,不管對不對”。